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

523日晚,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莅临厦大南强学术讲座第553期,给师生带来了题为《解读中国经济》的学术演讲,杨斌副校长代表厦门大学向林毅夫教授颁发了南强学术讲座纪念牌。当晚整个建南大礼堂座无虚席,,共有3000余位师生现场聆听了演讲。本次演讲还通过现场直播,使我校三个校区的同学都能分享这场思想盛宴。此次活动还受到了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世界银行的官方微博都提前转发了讲座消息。

林教授的演讲,主要围绕着对几大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展开的。为何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不能持续快速发展?在20世纪8090年代,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在实行经济改革,为何唯独中国出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奇迹,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则陷入了“迷失的二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代价是什么?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国梦出路何在?中国的奇迹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贡献是什么?

林教授认为,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不能快速发展,最关键的原因在于“赶英超美”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当时中国国情不相适应。此外,当时中国重视发展重工业,而这需要大量的资本,恰恰与中国资本市场不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现实资源禀赋相背离。1979年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是因为在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后发优势与比较优势,渐进式的双轨制转型策略为中国带来成功:一方面给国有企业必要的补贴,以求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放开对劳动密集型和具有比较优势企业的准入机制,通过这些行业创造剩余从而积累资本,谋求产业升级,改造国有企业。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大多固守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主义进口替代战略,套用华盛顿共识,采用休克疗法,制定的转型策略脱离自身国情,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林教授提醒人们注意,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贫富差距拉大等代价。他表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出路在于,消除双轨制改革所遗留的问题,改变收入分配机制,缩小贫富差距;另一方面要利用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再从利用后发优势转向进行自主研发创新,那么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林教授认为,经济发展转型成功的国家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该国根据国情选择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中国家如果想像中国一样摆脱贫穷、创造经济快速增长奇迹,必须要求其知识分子具有本土化视野,理清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别,摆脱思想上的被殖民意思,根据国情进行理论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形成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理论,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